旅游动态 最新活动 八大游 大美通州 全景旅游 游记攻略 出行提示 多彩通州 文化通州
当前位置: > 游在通州 > 通州八大游 > 艺术游 >

【通州手作】陈道清:“刻骨”人生中的清欢

日期:2016-03-07 13:34 来源:未知 点击:
  通州是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,首都北京的东大门。一个地方好不好,我们要看两样:人杰、地灵。行走通州,有“大运河第一码头”的张家湾,追寻历史遗迹;有碧波荡漾,“一支塔影认通州”的西海子公园;有充满浪漫和神秘气息的薰衣草花园,等待爱情的七夕农场;有聚集数千名国内艺术家,被称为先锋艺术家温柔之乡的宋庄艺术聚区;走累了,便到回归自然,古朴典雅的温泉度假村嬉水,扫去一身疲倦……除了风景和行走之外,一定还有什么被我们忽略了,通州的“江湖”。“手作”,带你走入通州“江湖”,发现“藏龙卧虎”,行走之余,带回一件心仪的纪念。
  
  从地铁1号线四惠站下车,可以换乘八通线横贯通州,终点设在土桥站。土桥位于通州张家湾镇土桥村,历史上因当地有一座土桥而得名。元忽必烈时期,郭守敬开挖大运河,由于北京地面坡降过陡,水流泥沙较多,为了节水行舟,沿通惠河上下,设有多处水闸。河门闸位于张家湾,又名广利闸。距广利闸北闸不远,建木桥一座,便于车马通行。桥面用泥土夯实,车马经过时,尘土飞扬,故俗称“土桥”。清乾隆年,当年的木桥被重新修建,改为石桥,但仍被称为土桥至今。
  
  元代通惠河24道水闸
  
  2002年的土桥
  
  现在的土桥早已没有踪影,只露出仿佛马路牙子般的桥栏杆
  
  安静地伏在地皮上的镇水兽
  
  当年的广利闸早已废弃,土桥也于2000年起,随着北京六环路和周边居民小区、商业大厦的建设逐渐被埋入土中。现在的土桥村欣桥家园7、8号楼之间,地面上多出一条莫名其妙的“马路牙子”,其实就是尚未被完全掩埋当年土桥的桥栏杆。不远还爬着一个石雕,是当年掩埋土桥时从土桥上拆下来的镇水兽,距今也有200多年的历史了。镇水兽由青石制成,长215厘米、高51厘米、宽85厘米。两个眼睛默默地守望着地下,回忆着当年车水马龙的辉煌。曾经的辉煌已无人与说,我们只有坦然地面对今天的光荣和梦想。
  
  寻访土桥遗迹时,我巧遇一位居住在土桥的通州艺人,通州区骨雕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陈道清。
  
 
  这件艺术作品名为“群仙祝寿”,表现的是神话传说中每年三月三王母寿辰,各路神仙前往瑶台祝寿的故事。整件作品人物多达20个,仙风道骨,衣带飘洒,形象各不相同,画面上祥云环绕、蝙蝠、松柏、蟠桃等吉祥物穿插其间,生动地表现了群仙毕至,富贵逍遥,天山人间的盛会场面。作品超越了“神仙世界”,体现出的是人们渴望追求幸福生活,祥和吉庆的理想境界。不过,它不是寻常人家可望而不可及的象牙,而是陈道清的一件骨雕艺术作品。
  
  骨雕通常以牛骨、驼骨为原料,骨头中心是空的,壁薄,相比象牙密度高,比重大,骨质更加脆硬,这也为骨雕制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。在具体选择骨雕原料的时候,要选那些相对较长、较厚的骨头,而这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般容易。通常我们看到的长骨两头关节部位是不能用的,40厘米长骨只剩中间10多厘米的骨料可以用来雕琢。
  

  这些骨头也并非直接拿来简单清洗就可以利用的,还要经过反复的熬制、脱脂、漂白等过程。这些原材料的加工处理,通常要在夏天进行,一口大柴锅熬煮几十根骨头,还要控制火候,不断观察并撇去浮沫,没有专业的自动设备,完全依靠艺术家的经验。
  
  “玉不琢不成器”,骨雕所谓技法与玉器的雕琢一样的道理,没有什么神秘的“刀法”,其实就是是由外向内,一点点地雕琢除去表面废料,循序渐进地将形体挖掘显现出来。
  





  陈道清的这件蝈蝈笼子的作品,镂空着数不清的小孔,仔细的看上去你会发现是大小不一的椭圆。电钻打出来的圆孔过于规则影响自然美感,同时电钻很难控制力度,容易使骨壁破裂。骨雕作品每一个孔都是运用简单的工具,一点点琢磨掏出来的。往往一件作品,仅这些小孔就要雕琢一整天。所以,雕琢的过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,没有什么特殊技巧,简单中沉淀着艺术家多年的执着和心血。当作品脱壳而出时,才能体会到“刻骨铭心”的痛并快乐。
  





  骨雕“一骨做器”,但制作过程从来都不可能“一鼓作气”。整个作品从设计构图、选料、加工、雕琢、打磨、抛光到上色、拼装完成,一般要用两三个月的时间。
  
  根据构图,一件复杂的骨雕作品往往是数百块甚至上千块骨雕小片拼装起来的。一片片的雕琢完成,这些小配件先是要经过100目至1000目的砂纸反复、细心地打磨,然后再抛光上色,使其光洁温润如玉。上色也是骨雕制作中的一道极为复杂的工序,最初进行骨雕制作时,很难掌握这项技艺,颜色混浊而且还易褪色,一定要经过酸的处理,加上科学的配比,才能够攻克上色这道难关。
  

  这些小配件也不是简单地粘在一起,有些地方还要用牙签钉起来,拼装时不仅是要将牙签盖住,每一片小配件拼接之间还要巧妙地利用刀法的纹路连接,使之表面完整,看不出拼接缝隙,浑然一体。
  
  理想和现实能够和谐共处,需要有一个支撑两边的平衡点。陈道清18岁开始学习雕刻,专心致志于骨雕事业至今经历了四十个春秋。他的工作间在通州张家湾农村不大的一处田园,除了骨雕创作,在大棚中种菜是他和爱人最大的生活乐趣了,也给予他骨雕艺术的创作灵感。因此,他的骨雕艺术不拘一格,造型多样,作品更多取材于百姓人家的田园生活,四季菜蔬,瓜果花木都是他的灵感来源,朴素大方。在陈道清的工作间,先后有过20多个徒弟,这些徒弟又先后回家种地或者开车去了,现在只剩下他和爱人一边种菜,一边雕刻。
  
  我曾经被陶渊明的田园生活吸引,现在,我似乎感受到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现南山”,说的不是清心寡欲,而是生命与自然的和谐。艺术并非高高在上,有时只是艺术家生活的体验。百味人生,最精彩的是曾经坚守着的那一味“清欢”。
上一篇:环球主题公园即将启动基础工程建设 一期项目预计2020年建成开园 下一篇:【最推荐】通州女艺术家作品展今起亮相宋庄艺术区